遠離了台灣亂糟糟、鬧哄哄的媒體和政治。當年我們在法國,有好多好多理想,也有無盡無窮的感慨。
我們與絕大多數的國際組織隔離,無從參與,沒有任何的聲音。因此這個世界有很多人不認識我們的國家,也不知道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這裡有一個蕞爾小島,而上面的生機是如此蓬勃又有韌性。於是我們背起的行囊中有國旗,逢人遇事必定要說上一句"Je viens de Taïwan"。大多數的法國人搞不清楚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何不同,所以我們一定盡力地對人們講述從民國元年開始的這一百年來的恩怨情仇,而我們又如何努力讓民主共和這個脆弱的政體在這個小島上發芽茁壯。2012年倫敦奧運,當我們國旗懸掛在攝政街靠近Picadilly Circus的天空上時,我們又驚又喜;但後來遭政治力介入被迫撤下,一群不甘心的留學生們用各種借位的方式想把國旗「掛」回去。這個不甘心中帶點可愛、帶點頑強的事件,讓倫敦甚至世界各國的人們知道我們是何等地重視國家的尊嚴。
我所見聞的這群交換生、留學生--至少是與我同期的--我想絕大多數的人都帶著一些小小的愛國使命出國。我們希望被人們看見、被媒體們聽見,也希望這片土地可以越來越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我們。我沒看過其他任何國家的學生比我們還用盡全力去宣揚台灣的歷史文化和風土民情。而我們知道,就算各自或多或少有著政治理念的上的不同,但至少我們都盡心盡力地讓台灣走向世界。
2012年1月初有兩個朋友來借助我家,其中一早,正值當年總統大選的開票夜,我們既興奮又熱烈地討論著,六隻眼睛緊盯著網路同步轉播10個不同頻道的選情快報。我們為我們是華人世界的唯一民主共和政體感到驕傲;但另一方面也對未來感到憂心忡忡,因為我們知道台灣不能再原地踏步,必須儘快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定位,勇敢而堅決地向前走。
2012年5月底也有朋友來我家當衝浪客,而當晚我們討論了好多嚴肅的話題。其實我們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感觸,歐洲很美、生活很悠閒、社會福利佳、天氣乾爽又舒適。以前的我們拼命地想到國外來,想在這裡過著快活無比的人生,體驗完全不同的文化差異;但是將近一年過後,我們發現就算風景再美、社會福利再好、生活再怎麼放鬆快活,流著台灣血液的我們終究還是會懷念家鄉的小吃和珍珠奶茶、那無孔不入的便利性、近在咫尺的大海、還有熱情善良的同胞。家鄉何其美好,尤其是相對於在這裡遇過的總總不快。
這一年不只是讓我們看到文化差異而已,更讓我們對日常習以為常的事情有了反思。我們開始討論著勞動市場、社會事件、法律制度甚至國際情勢。而每一件事情都讓我們越是討論就越是心驚膽戰,每發掘出一件事情的問題,就會接連地發現更多的問題。在這裡常常想著,沒有出來這一年,我的生活必定會一成不變地過下去:日以繼夜的加班、無聊沒梗的新聞,便當飲料配著戲劇節目。在這裡我們學到了很多很多,但回去之後是不是又要進入了那一成不變的龐大機器裡,和其他人一樣,當起其中的一顆小小的無聲螺絲?
改變總是困難的,因為大部分的人早已安於現況,亦或是已潛移默化其中而不自知。但現在我們的社會似乎一直被民粹主義帶領,變成人多就有理的社會,彷彿只要講話的人多就可以使政策反向;彷彿只要有些人不高興,就可以讓無數的勞工陷入莫名責任制的加班地獄;彷彿只要置身事外,就可以肆意批評他人的待遇和責任。有理想的人不願意繼續留下,而沒有理想的人卻得以尸位素餐。真心想回去貢獻的人,卻被迫離開家鄉到國外工作,豈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嗎?
當年我們有好多好多的理想,也有無盡無窮的感慨。我們略盡綿薄之力希望讓世界看見我們,但有時又對島內的亂象感到無力。我們討論了好多,想出好多需要改革的地方。但面對越來越混亂的局勢、越來越理盲的的社會,我們有把握能改變這一切嗎?當國家利益被少數既得利益者把持,大家被迫領著十幾年來不斷倒退的薪資水準,去追逐十年來卻不斷狂飆的房價。當人們痛罵報章媒體毫無國際觀也毫無新聞專業的同時,卻能夠順著這些低水準的新聞去追逐韓星、動物和塑膠布偶,忘卻了我們真正需要去了解什麼事情的時候,難道你能不感到無力嗎?
我真誠地希望,我們這一代的人們不會變成失落的一代。我們知道其實世界各國都有各自的問題:日本仍然在十年的經濟衰退的泥淖中掙扎;歐洲各國正面臨經濟衰退造成的高失業率低成長率的問題;美國正流失自身的科技、文化和軍事對世界各國的影響力。但此同時,也正有好幾個國家正冉冉升起,像新加坡、中國、南韓,也許他們不是每個都極有天賦,但他們懂得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並且打造了獨特的國家定位和策略,讓他們不斷地透過各個層面提升自己的影響力。而我們必須真實地了解這個國家所面臨的種種危機,我們才有和別人奮力一搏的機會。
我們與絕大多數的國際組織隔離,無從參與,沒有任何的聲音。因此這個世界有很多人不認識我們的國家,也不知道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這裡有一個蕞爾小島,而上面的生機是如此蓬勃又有韌性。於是我們背起的行囊中有國旗,逢人遇事必定要說上一句"Je viens de Taïwan"。大多數的法國人搞不清楚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何不同,所以我們一定盡力地對人們講述從民國元年開始的這一百年來的恩怨情仇,而我們又如何努力讓民主共和這個脆弱的政體在這個小島上發芽茁壯。2012年倫敦奧運,當我們國旗懸掛在攝政街靠近Picadilly Circus的天空上時,我們又驚又喜;但後來遭政治力介入被迫撤下,一群不甘心的留學生們用各種借位的方式想把國旗「掛」回去。這個不甘心中帶點可愛、帶點頑強的事件,讓倫敦甚至世界各國的人們知道我們是何等地重視國家的尊嚴。
我所見聞的這群交換生、留學生--至少是與我同期的--我想絕大多數的人都帶著一些小小的愛國使命出國。我們希望被人們看見、被媒體們聽見,也希望這片土地可以越來越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我們。我沒看過其他任何國家的學生比我們還用盡全力去宣揚台灣的歷史文化和風土民情。而我們知道,就算各自或多或少有著政治理念的上的不同,但至少我們都盡心盡力地讓台灣走向世界。
2012年1月初有兩個朋友來借助我家,其中一早,正值當年總統大選的開票夜,我們既興奮又熱烈地討論著,六隻眼睛緊盯著網路同步轉播10個不同頻道的選情快報。我們為我們是華人世界的唯一民主共和政體感到驕傲;但另一方面也對未來感到憂心忡忡,因為我們知道台灣不能再原地踏步,必須儘快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定位,勇敢而堅決地向前走。
2012年5月底也有朋友來我家當衝浪客,而當晚我們討論了好多嚴肅的話題。其實我們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感觸,歐洲很美、生活很悠閒、社會福利佳、天氣乾爽又舒適。以前的我們拼命地想到國外來,想在這裡過著快活無比的人生,體驗完全不同的文化差異;但是將近一年過後,我們發現就算風景再美、社會福利再好、生活再怎麼放鬆快活,流著台灣血液的我們終究還是會懷念家鄉的小吃和珍珠奶茶、那無孔不入的便利性、近在咫尺的大海、還有熱情善良的同胞。家鄉何其美好,尤其是相對於在這裡遇過的總總不快。
這一年不只是讓我們看到文化差異而已,更讓我們對日常習以為常的事情有了反思。我們開始討論著勞動市場、社會事件、法律制度甚至國際情勢。而每一件事情都讓我們越是討論就越是心驚膽戰,每發掘出一件事情的問題,就會接連地發現更多的問題。在這裡常常想著,沒有出來這一年,我的生活必定會一成不變地過下去:日以繼夜的加班、無聊沒梗的新聞,便當飲料配著戲劇節目。在這裡我們學到了很多很多,但回去之後是不是又要進入了那一成不變的龐大機器裡,和其他人一樣,當起其中的一顆小小的無聲螺絲?
改變總是困難的,因為大部分的人早已安於現況,亦或是已潛移默化其中而不自知。但現在我們的社會似乎一直被民粹主義帶領,變成人多就有理的社會,彷彿只要講話的人多就可以使政策反向;彷彿只要有些人不高興,就可以讓無數的勞工陷入莫名責任制的加班地獄;彷彿只要置身事外,就可以肆意批評他人的待遇和責任。有理想的人不願意繼續留下,而沒有理想的人卻得以尸位素餐。真心想回去貢獻的人,卻被迫離開家鄉到國外工作,豈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嗎?
當年我們有好多好多的理想,也有無盡無窮的感慨。我們略盡綿薄之力希望讓世界看見我們,但有時又對島內的亂象感到無力。我們討論了好多,想出好多需要改革的地方。但面對越來越混亂的局勢、越來越理盲的的社會,我們有把握能改變這一切嗎?當國家利益被少數既得利益者把持,大家被迫領著十幾年來不斷倒退的薪資水準,去追逐十年來卻不斷狂飆的房價。當人們痛罵報章媒體毫無國際觀也毫無新聞專業的同時,卻能夠順著這些低水準的新聞去追逐韓星、動物和塑膠布偶,忘卻了我們真正需要去了解什麼事情的時候,難道你能不感到無力嗎?
我真誠地希望,我們這一代的人們不會變成失落的一代。我們知道其實世界各國都有各自的問題:日本仍然在十年的經濟衰退的泥淖中掙扎;歐洲各國正面臨經濟衰退造成的高失業率低成長率的問題;美國正流失自身的科技、文化和軍事對世界各國的影響力。但此同時,也正有好幾個國家正冉冉升起,像新加坡、中國、南韓,也許他們不是每個都極有天賦,但他們懂得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並且打造了獨特的國家定位和策略,讓他們不斷地透過各個層面提升自己的影響力。而我們必須真實地了解這個國家所面臨的種種危機,我們才有和別人奮力一搏的機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