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於完成人生的第一次馬拉松了!
在我過去26年的人生裡,從來就跟馬拉松沾不上半點關係。連最好動的大學時期,總跑步距離我想也沒超過今天所跑的吧。這一切的起源都要回溯到今年夏天......
那時公司發起了每週五下班後去河濱公園慢跑的活動,部門內許多同事本來就都有慢跑的習慣,所以大家互相揪一揪,就一起慢跑去了。畢竟身為全部門最年輕的菜鳥PM,無疑是最具青春肉體的年紀,再加上自己以前也號稱是個運動愛好者,跑運動場的次數也不比同學少。就是這樣一股「我也行」的想法,一邊跟同事嗆聲你跑不跑得完啊,一邊開始了接下來的跑步日子。
記得第一次去河濱跑了8k,就已經沒辦法全程「跑」完了,只能以有限的體力連爬帶滾地回來,真的是累到爆!那時候就深深地感受到以前沒有好好培養體力,只顧著玩球類運動的懊悔。才8k的路程就已經累成這樣子了,呼吸不順,腳步也亂了套,心肺也沒辦法負荷長達一小時的有氧運動。但是跑完之後卻感覺身體輕快了一些,毛細孔都完整地打開,似乎把身體的烏烟瘴氣都排掉了。從此就愛上了這個感覺。
接下來跟著同事一起報了SEIKO 12.5公里的路跑,這是我第一次在台灣參加路跑賽,之前最長也只練習過8公里的我,當天花了1個小時20分鐘才跑完。第一次跑超過10公里的結果也不難想像:體力和肌耐力也是不太行,沒辦法很順地跑完全程。加上跑完腳還是痛到爆,膝蓋和腳底整整痛了三天有餘......。但這讓我覺得若以年底跑一次半馬為目標,是絕對可行的,畢竟只差了9公里嘛!硬撐一下也可以過去的!!!
所以10月中開始報名臺北馬拉松時,因為公司團報是全額補助,在不報白不報的情況下當然是趁亂搶到一個半馬的名額。
結果沒想到的是公司的人資去路跑協會報名時,發現9k組和21k組因為實在太熱門,所以已經額滿了!!!所以人資為了確保大家都有機會參與路跑,幫我們通通改成42k的全馬組。消息一出大家紛!紛!傻!眼!42公里耶!!!這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硬撐得了的。更何況距離比賽只剩兩個月,這短短的時間內要練就一雙鐵腿談何容易。於是大夥們能退出的就退出,不然就是想跑半馬就好的人就決定到時候跑21k的路線即可。在大家都沒把握完成的情況下,整間公司只剩我和另一個別的部門的女生願意嘗試42k了......畢竟人生就是這樣充滿意外嘛!誰都沒能預料會發生什麼事,但當機會來臨之時,就把握看看吧!
於是10月中開始就進行了每週至少要跑個42k的訓練計劃。起初很不順利,因為每當我跑了10k以上,左腳踝下方就會浮腫,而且至少要三天才會比較消腫。這時候我的體能還是跟九月初的SEIKO路跑時相差不遠,差不多就是跑個15k就會掛了......而且後來還因為這個因素停跑了兩個週末的長跑,眼見就要和12月的臺北馬拉松說再見了......
不過幸好後來參加了公司開的慢跑訓練過程,請了台灣超馬界赫赫有名的重要推手郭豐州老師來幫大家上課。不得不說上他的課獲益良多!不但從呼吸、熱身、伸展、跑步姿勢等基本功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對於參與比賽時會遇到的情況,例如如何根據身體的狀況來調整跑步姿勢?如何延長跑步時間?如何準備一個馬拉松?多久要補給一次?穿什麼樣的衣服?幾乎都是每問必有滿意的答案。另外,針對我的腳踝下方會痛的問題,他也建議我回家要冰敷和按摩,減少運動傷害造成的疲勞累積。這兩個月的慢跑課程真的學習到非常多的知識,讓我了解原來跑步不是真的跑就好,有很多因素會影響你的速度和姿勢,不但會影響你的速度、耐力和比賽成績,另一方面良好的跑姿也會讓人們比較不會疲憊,更願意發現慢跑的樂趣,而不是因為慢跑會傷身體而從此遠離它。
另外這個時間點也把我穿了四年的舊跑鞋換掉,換了一雙嶄新的adidas新跑鞋。也去看了復健師,了解自己左右腳其實承受了來自骨盆不當的旋轉而造成的不平等的壓力,所以才會壓力都積在左腳上,慢跑完才會這樣變腫。在工具的逐漸齊備以及密集地詢問專業人士的意見之後,慢慢地在11月有辦法提升到平均每週40k以上的水準,甚至整月跑量達到了170k出頭。這段日子的訓練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從10月還沒辦法單次跑超過15k,到了11月中已經可以進行LSD 35k以上的訓練。有了基本的耐力之後,也進行了每週一兩次的短距離訓練,重點就放在提升速度,藉由馬克操、漸速跑和間歇跑等方式,去加強自己的雙腿肌力,也讓自己了解比賽中如何配速才能夠完成比賽。另外重訓也不可少,因為很怕關節會受傷,所以重訓的重點都放在大腿的前後肌群訓練,希望膝蓋週邊的肌肉可以借此得到強化,避免長時間的路跑造成膝蓋的傷害。總之,這是支持我可以跑完今天的臺北馬拉松非常關鍵的一個月。
時間過著過著就來到了12月,距離大賽只剩兩週,重點就轉移到如何把身體調整到最佳的狀態,以及思考比賽時的策略。其實自從11月中的兩次30k+的LSD之後,感覺體力一直沒辦法恢復到最高點,所以就特意縮短練跑距離,並且多休息幾天來讓身體完全恢復。跑前三天甚至讓自己放了整整三天的假,就是為了讓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獲得充分的放鬆。另外比賽的配速也是個重點,後來想出的策略是:前10k用8km/hr輕鬆跑,10~30k以9~9.5km/hr的速度逐漸加速,30~42k時應該已無時間壓力,就以8km/hr甚至更低的速度前進即可,這樣大概抓個4.5~5小時可以完賽!後來在比賽當天,大方向的配速策略是讓我完成了比賽,但是糟糕的天氣狀況和還沒有完全掌握配速能力的我吃了大虧......。另外就是持續地補充裝備,事實上這兩個月花在運動用品上都幾乎要破2萬元了,一共買了一件asics體軸調整褲、一件nike飄飄褲、一件nike pro combat長袖保暖排汗緊身衣、一件nike輕薄防風外套,一雙adidas跑鞋、三雙跑步襪。12月又因為原本的跑鞋太小太窄,又另購一雙asics GT-2000寬楦高支撐型跑鞋,當做一雙放公司、一雙放家裡的良好藉口。再來賽前一週考量到比賽當天可能的低溫和風雨狀況,還有考量到補給品不知道夠不夠的情況,決定再購入一頂慢跑帽和一個臂套,就此完成了我的42k戰鬥裝備。比賽當天就帶了:nike pro combat長袖衣、官方慢跑背心、飄飄酷、體軸調整褲、帽子、手機臂套、補給品臂套、慢跑襪和GT-2000出門。噢對了,我還去行天宮祈求今日的比賽一切順利,有拜果然還是有安心一點......。
比賽前一週適逢東吳24小時超級馬拉松的舉辦,還特地去了現場一看,觀察這些頂尖的超馬選手的跑姿。而這樣的觀察對今天的比賽也大有助益,我學習了如何讓自己用最省力的方式跑完全程,而不是為了逞一時之快就全力拼下去導致後繼無力。也期許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不管怎麼樣就是會堅持下去的超強意志力。跑馬拉松到後段難免覺得枯燥無味、在要不要放棄之間苦苦掙扎,唯有熱情和意志力能夠帶動疲憊不堪的身體繼續拼下去!
接著就是今天了!其實今天的天氣正如預報所說的不會太好,會下點毛毛雨......。結果預報錯了,當天下的是滂沱大雨啊!!!當我早上4點半起床時看到如拳頭般大的雨滴,心都涼了半截。但是爺兒們一旦決定要去了就不能當縮頭烏龜,所以還是穿戴好裝備、確認完東西都有帶齊之後,5點出門吃早餐去。按照原定計劃我去了7-11吃御飯糰和咖啡,並且帶了運動飲料和能量果凍前往會場。一直到這裡都有個很尷尬的狀況是我希望能順利便便完再去跑步,不過直到吃完早餐之後都還沒有便意。根據我的人生經驗,我馬上把咖啡一口氣喝掉了,然後去廁所前面踱步......好險等了一會兒終於在廁所順利解放了!我想是因為昨天有去行天宮祈求這過程一切順利,才能有今天順利的棒完賽吧!
到了現場人擠人,傳說中的4.7萬參賽大軍真的非常可怕,市政府前面被滿滿的跑者擠得水泄不通。結果原本公司人資說6點20分要擺在十字路手上的阿基師大旗根本就找不到!一緊張之下,我望下附近竟然找到了友達的旗幟!裡面還有親切的人資姊姊問我們是不是要放行李!!!於是我很興奮地衝上去問她:
「請問~我們是同集團的明基電通喔!可不可以一起放行李???」
果然人資露出一臉囧樣,說「歐...我們只接受友達人的行李喔!」搖搖頭就走了。天啊...連同集團的都不買單是怎樣( T皿T)
結果後來竟然遇到了也要跑42k的另一個部門女生,於是就在匆忙之間拿去大會的寄物處。寄完物本來想要再去上廁所,沒想到這時候就已經被卡在起跑區附近,完全前進不了了!百般無奈下的我們也無法抽身,所以只好在非常有限的空間裡進行簡單的拉筋、準備起跑。這時候一直聽到台上的主持人不斷地嘴泡說今天的天氣超棒超涼超適合跑超適合破紀錄,我心中不斷地冷笑「你自己來跑跑看啊......」事後據說這位主持人姓丁名元凱,怪不得這麼嘴泡,也怪不得事後被罵得很慘。哎,我們就只有這種人可以請嗎?
七點一到,鳴槍之後就起跑了!因為人實在太多,我大概等了3分鐘才真正通過起跑拱門。前4k在一陣慌亂之中度過,一開始人真的非常多,而且21k和42k一起起跑,有些人實在太興奮了,再加上場邊拉拉隊的加油,一堆人就奮力地往前衝。只能說大家的起跑速度實在比我想像中的快上不少,我維持我的理想步調慢慢地跑,畢竟一開始熱身不足,我想說只能靠接下來的10k當做熱身。不過一堆人卻瘋狂地超我車,大家好像鯉魚往上游一樣奮力地往前,而我就像河中的石頭一樣好像一直在定點......Orz
4k之後終於找到警局可以上廁所,在這裡也浪費了不少時間。其實這算是今天的第一個失誤,下次還是要再早一小時到達會場,並且在這之前先做好拉筋和熱身,還有確保尿液都被排空了9成再進入會場是比較理想的。嗯,其實我有個瘋狂的想法是乾脆起跑後邊跑邊尿,反正雨水會幫忙把褲子沖乾淨,不過一開始人太多,加上自己又沒經驗,實在放不開來尿啊......
然後因為下雨的關係,路面上滿是積水。有人開玩笑地說這是檢視路平政策和排水工程的良好時機,我只能說臺北市政府還是不太行啊...仁愛路和中山南北路的路面到處都是積水,後來跑到河濱時就更不用說了,簡直是在兩棲作戰啊!!!有些人一開始還會左閃右閃地避開水坑,到最後都放棄了,因為浪費力氣又沒有作用,後段大家都直接無視地踩水坑而過了。從這裡實在看不出來路平的經費都花去哪了?這種具有城市行銷目的的馬拉松路跑,反而突顯出了公家機關的品質仍然是有待提升的。
跑了大約7k時,同部門的同事Po就從後面追上我,他說他要試著看看能跑多遠就多遠,所以我們就並肩前進。在進入大家河濱公園之前堪稱是全程最好跑的路線吧!有綿延的行道樹幫忙遮一點雨,有「相較之下」較少的水坑和平整的路面,又有數量極多的拉拉隊為大家加油,唯一的缺點是補給站超級少,印象中只有看到一兩個水站而已。到了大佳河濱公園之後發現進度嚴重落後,1小時24分過去才跑了10公里,這使得我們不得不加快腳步。
就在跑到14k左右,後面忽然響起了警察的哨音,原來是肯亞黑色大軍從後面已經跑回來了,真的是非常驚人的速度,我們跑14k就花了1小時50分,他們就比我們多跑了20多公里,嘖嘖,肉腳果然是肉腳。另外有個插曲是國內的長跑好手蔣介文沒多久之後也從背後出現,不過似乎是警察和工作單位沒有認真執行路線的分流,竟然讓他一路跑到跟我們一起上越堤道之後才發現已經過了塔悠街的水門沒有出去。拜託?!這是專業的馬拉松競賽嗎?大家只為了前三名的選手開導,但沒有人為了之後的選手做好應有的規劃,真的是令人搖頭。
15k到25k如同之前設想的,應該會是全路段跑得最順的一段。在這一段天氣剛好也變得比較好,我也稍微加速,努力趕上前面的選手。但這時候跟我一起跑的Po就已經和我漸行漸遠了,到了22k我回頭已經看不見他了,於是就剩我一個人孤軍奮戰。
25k之後體力就開始下滑,可以感受到雙腳開始有痠痛的感覺,加上這一段剛好是跨越圓山飯店直到百齡橋這一段,狹窄的河岸使得風速提高,雨又開始加大,加上蜿蜒的河道看不見何處才可以轉彎去基隆河左岸,都使得這一段開始讓人萌生放棄的念頭。而路旁停下來拉筋的人也越來越多,似乎因為過低的溫度和強悍的風雨使得大家都開始抽筋。體力下滑的我一方面秉持著不要放棄的心態,一方面祈禱大家能平安回到終點。終於在28k左右越過百齡橋到了基隆河左岸,這時候可以完賽的正面能量又湧現了出來,我不斷地鼓勵我自己可以做到的!!!用這樣的能量,我直到32k又可以稍微回到較快的速度。
但是32k之後差不多回到了大佳河濱公園這裡,增強的風勢和雨勢又讓人萌生想要放棄的念頭。雨不斷地打在自己的身上,風不斷地從臉龐削過,越來越多放棄的人們,隱隱作痛、快要抽筋的右腳小腿,看不見盡頭的賽道,我只能透過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跑姿,稍微走走跑跑一陣子,還有一直告訴自己不要想要放棄,希望趕快跑完河濱這一段。這一段的確是整個賽道中最為艱困的一段,天候超級不理想,又是大部份跑者面臨撞牆期的期間,後來證明很多人都在這一段失溫或不斷抽筋而只好退出比賽。很慶幸自己因為裝備還算齊全(有包覆全身的緊身衣褲、防風外套、補給品臂套),不斷地停整姿勢以避免抽筋,還有強大的正面能量,才能撐完這一段,這一段也是全部的賽程之中速度最慢的,因為那時候手機已經沒電了,無從得知配速,但我想每小時大概只有8公里吧。
終於跑完最後的河濱段出了塔悠街之後,距離終點只剩下5公里了,這時候完賽的希望又油然而生。我不斷地想像這就像平常練5公里一樣而已,練完就可以回家了。而這時候大會時間也來到了4小時50分,再不跑快一點可能會被關門,於是我鼓起勇氣和力氣努力地讓自己不要停下來繼續前進。上了健康路的高架橋後不斷地聽到路過的車子大聲地為大家加油,原來加油真的可以為選手帶來力量,難怪東吳超馬可以打破許多歷年來的亞洲記錄。再來又下了基隆路之後進入地下道,這一段實在是令人非常難過的一段。我本來就討厭隧道的環境,而跑在裡面更讓我覺得快要喘不過氣。不過幸好硬撐一下,總算是重見光明,回到信義路口。
這時候距離終點只剩下1公里了,我回想著過去41公里的場景,想著過去兩個月為了路跑準備的點點滴滴,想著過去半年發生的好多事情......。為什麼喜歡路跑?恐怕這答案我到目前還是一直在尋找,但是透過路跑我發現這是和我內心深處對話的一個絕佳過程,他讓我想到過去在歐洲獨自旅行時,我也是這樣子不斷地和自己對話。我相信這會讓我更了解自己,而我也會一直繼續下去吧!
在轉過信義路、光復南路之後,轉向仁愛路,終點的拱門就在眼前了!我將外套拉開露出了藏在裡面的號碼牌,希望讓攝影師幫我記錄我的第一場初馬成果。我保持微笑,儘量保持最後的完美姿態通過終點,我真的做到了!!!我舉著雙手指著天空,為自己喝彩,也為自己過去兩個多月做的努力留下最完美的句點。
面對人生的第一次初馬,雖然有些不足的地方,例如肌耐力的不足、無法掌握配速,需要後續再加油。不過沒有失溫、沒有抽筋地完成了馬拉松,還是讓我相當滿意自己的表現。問我會參加下一場馬拉松嗎?我想,應該是沒有什麼理由不參加的吧!
在我過去26年的人生裡,從來就跟馬拉松沾不上半點關係。連最好動的大學時期,總跑步距離我想也沒超過今天所跑的吧。這一切的起源都要回溯到今年夏天......
那時公司發起了每週五下班後去河濱公園慢跑的活動,部門內許多同事本來就都有慢跑的習慣,所以大家互相揪一揪,就一起慢跑去了。畢竟身為全部門最年輕的菜鳥PM,無疑是最具青春肉體的年紀,再加上自己以前也號稱是個運動愛好者,跑運動場的次數也不比同學少。就是這樣一股「我也行」的想法,一邊跟同事嗆聲你跑不跑得完啊,一邊開始了接下來的跑步日子。
記得第一次去河濱跑了8k,就已經沒辦法全程「跑」完了,只能以有限的體力連爬帶滾地回來,真的是累到爆!那時候就深深地感受到以前沒有好好培養體力,只顧著玩球類運動的懊悔。才8k的路程就已經累成這樣子了,呼吸不順,腳步也亂了套,心肺也沒辦法負荷長達一小時的有氧運動。但是跑完之後卻感覺身體輕快了一些,毛細孔都完整地打開,似乎把身體的烏烟瘴氣都排掉了。從此就愛上了這個感覺。
接下來跟著同事一起報了SEIKO 12.5公里的路跑,這是我第一次在台灣參加路跑賽,之前最長也只練習過8公里的我,當天花了1個小時20分鐘才跑完。第一次跑超過10公里的結果也不難想像:體力和肌耐力也是不太行,沒辦法很順地跑完全程。加上跑完腳還是痛到爆,膝蓋和腳底整整痛了三天有餘......。但這讓我覺得若以年底跑一次半馬為目標,是絕對可行的,畢竟只差了9公里嘛!硬撐一下也可以過去的!!!
所以10月中開始報名臺北馬拉松時,因為公司團報是全額補助,在不報白不報的情況下當然是趁亂搶到一個半馬的名額。
結果沒想到的是公司的人資去路跑協會報名時,發現9k組和21k組因為實在太熱門,所以已經額滿了!!!所以人資為了確保大家都有機會參與路跑,幫我們通通改成42k的全馬組。消息一出大家紛!紛!傻!眼!42公里耶!!!這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硬撐得了的。更何況距離比賽只剩兩個月,這短短的時間內要練就一雙鐵腿談何容易。於是大夥們能退出的就退出,不然就是想跑半馬就好的人就決定到時候跑21k的路線即可。在大家都沒把握完成的情況下,整間公司只剩我和另一個別的部門的女生願意嘗試42k了......畢竟人生就是這樣充滿意外嘛!誰都沒能預料會發生什麼事,但當機會來臨之時,就把握看看吧!
於是10月中開始就進行了每週至少要跑個42k的訓練計劃。起初很不順利,因為每當我跑了10k以上,左腳踝下方就會浮腫,而且至少要三天才會比較消腫。這時候我的體能還是跟九月初的SEIKO路跑時相差不遠,差不多就是跑個15k就會掛了......而且後來還因為這個因素停跑了兩個週末的長跑,眼見就要和12月的臺北馬拉松說再見了......
不過幸好後來參加了公司開的慢跑訓練過程,請了台灣超馬界赫赫有名的重要推手郭豐州老師來幫大家上課。不得不說上他的課獲益良多!不但從呼吸、熱身、伸展、跑步姿勢等基本功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對於參與比賽時會遇到的情況,例如如何根據身體的狀況來調整跑步姿勢?如何延長跑步時間?如何準備一個馬拉松?多久要補給一次?穿什麼樣的衣服?幾乎都是每問必有滿意的答案。另外,針對我的腳踝下方會痛的問題,他也建議我回家要冰敷和按摩,減少運動傷害造成的疲勞累積。這兩個月的慢跑課程真的學習到非常多的知識,讓我了解原來跑步不是真的跑就好,有很多因素會影響你的速度和姿勢,不但會影響你的速度、耐力和比賽成績,另一方面良好的跑姿也會讓人們比較不會疲憊,更願意發現慢跑的樂趣,而不是因為慢跑會傷身體而從此遠離它。
另外這個時間點也把我穿了四年的舊跑鞋換掉,換了一雙嶄新的adidas新跑鞋。也去看了復健師,了解自己左右腳其實承受了來自骨盆不當的旋轉而造成的不平等的壓力,所以才會壓力都積在左腳上,慢跑完才會這樣變腫。在工具的逐漸齊備以及密集地詢問專業人士的意見之後,慢慢地在11月有辦法提升到平均每週40k以上的水準,甚至整月跑量達到了170k出頭。這段日子的訓練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從10月還沒辦法單次跑超過15k,到了11月中已經可以進行LSD 35k以上的訓練。有了基本的耐力之後,也進行了每週一兩次的短距離訓練,重點就放在提升速度,藉由馬克操、漸速跑和間歇跑等方式,去加強自己的雙腿肌力,也讓自己了解比賽中如何配速才能夠完成比賽。另外重訓也不可少,因為很怕關節會受傷,所以重訓的重點都放在大腿的前後肌群訓練,希望膝蓋週邊的肌肉可以借此得到強化,避免長時間的路跑造成膝蓋的傷害。總之,這是支持我可以跑完今天的臺北馬拉松非常關鍵的一個月。
時間過著過著就來到了12月,距離大賽只剩兩週,重點就轉移到如何把身體調整到最佳的狀態,以及思考比賽時的策略。其實自從11月中的兩次30k+的LSD之後,感覺體力一直沒辦法恢復到最高點,所以就特意縮短練跑距離,並且多休息幾天來讓身體完全恢復。跑前三天甚至讓自己放了整整三天的假,就是為了讓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獲得充分的放鬆。另外比賽的配速也是個重點,後來想出的策略是:前10k用8km/hr輕鬆跑,10~30k以9~9.5km/hr的速度逐漸加速,30~42k時應該已無時間壓力,就以8km/hr甚至更低的速度前進即可,這樣大概抓個4.5~5小時可以完賽!後來在比賽當天,大方向的配速策略是讓我完成了比賽,但是糟糕的天氣狀況和還沒有完全掌握配速能力的我吃了大虧......。另外就是持續地補充裝備,事實上這兩個月花在運動用品上都幾乎要破2萬元了,一共買了一件asics體軸調整褲、一件nike飄飄褲、一件nike pro combat長袖保暖排汗緊身衣、一件nike輕薄防風外套,一雙adidas跑鞋、三雙跑步襪。12月又因為原本的跑鞋太小太窄,又另購一雙asics GT-2000寬楦高支撐型跑鞋,當做一雙放公司、一雙放家裡的良好藉口。再來賽前一週考量到比賽當天可能的低溫和風雨狀況,還有考量到補給品不知道夠不夠的情況,決定再購入一頂慢跑帽和一個臂套,就此完成了我的42k戰鬥裝備。比賽當天就帶了:nike pro combat長袖衣、官方慢跑背心、飄飄酷、體軸調整褲、帽子、手機臂套、補給品臂套、慢跑襪和GT-2000出門。噢對了,我還去行天宮祈求今日的比賽一切順利,有拜果然還是有安心一點......。
比賽前一週適逢東吳24小時超級馬拉松的舉辦,還特地去了現場一看,觀察這些頂尖的超馬選手的跑姿。而這樣的觀察對今天的比賽也大有助益,我學習了如何讓自己用最省力的方式跑完全程,而不是為了逞一時之快就全力拼下去導致後繼無力。也期許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不管怎麼樣就是會堅持下去的超強意志力。跑馬拉松到後段難免覺得枯燥無味、在要不要放棄之間苦苦掙扎,唯有熱情和意志力能夠帶動疲憊不堪的身體繼續拼下去!
接著就是今天了!其實今天的天氣正如預報所說的不會太好,會下點毛毛雨......。結果預報錯了,當天下的是滂沱大雨啊!!!當我早上4點半起床時看到如拳頭般大的雨滴,心都涼了半截。但是爺兒們一旦決定要去了就不能當縮頭烏龜,所以還是穿戴好裝備、確認完東西都有帶齊之後,5點出門吃早餐去。按照原定計劃我去了7-11吃御飯糰和咖啡,並且帶了運動飲料和能量果凍前往會場。一直到這裡都有個很尷尬的狀況是我希望能順利便便完再去跑步,不過直到吃完早餐之後都還沒有便意。根據我的人生經驗,我馬上把咖啡一口氣喝掉了,然後去廁所前面踱步......好險等了一會兒終於在廁所順利解放了!我想是因為昨天有去行天宮祈求這過程一切順利,才能有今天順利的
到了現場人擠人,傳說中的4.7萬參賽大軍真的非常可怕,市政府前面被滿滿的跑者擠得水泄不通。結果原本公司人資說6點20分要擺在十字路手上的阿基師大旗根本就找不到!一緊張之下,我望下附近竟然找到了友達的旗幟!裡面還有親切的人資姊姊問我們是不是要放行李!!!於是我很興奮地衝上去問她:
「請問~我們是同集團的明基電通喔!可不可以一起放行李???」
果然人資露出一臉囧樣,說「歐...我們只接受友達人的行李喔!」搖搖頭就走了。天啊...連同集團的都不買單是怎樣( T皿T)
結果後來竟然遇到了也要跑42k的另一個部門女生,於是就在匆忙之間拿去大會的寄物處。寄完物本來想要再去上廁所,沒想到這時候就已經被卡在起跑區附近,完全前進不了了!百般無奈下的我們也無法抽身,所以只好在非常有限的空間裡進行簡單的拉筋、準備起跑。這時候一直聽到台上的主持人不斷地嘴泡說今天的天氣超棒超涼超適合跑超適合破紀錄,我心中不斷地冷笑「你自己來跑跑看啊......」事後據說這位主持人姓丁名元凱,怪不得這麼嘴泡,也怪不得事後被罵得很慘。哎,我們就只有這種人可以請嗎?
七點一到,鳴槍之後就起跑了!因為人實在太多,我大概等了3分鐘才真正通過起跑拱門。前4k在一陣慌亂之中度過,一開始人真的非常多,而且21k和42k一起起跑,有些人實在太興奮了,再加上場邊拉拉隊的加油,一堆人就奮力地往前衝。只能說大家的起跑速度實在比我想像中的快上不少,我維持我的理想步調慢慢地跑,畢竟一開始熱身不足,我想說只能靠接下來的10k當做熱身。不過一堆人卻瘋狂地超我車,大家好像鯉魚往上游一樣奮力地往前,而我就像河中的石頭一樣好像一直在定點......Orz
4k之後終於找到警局可以上廁所,在這裡也浪費了不少時間。其實這算是今天的第一個失誤,下次還是要再早一小時到達會場,並且在這之前先做好拉筋和熱身,還有確保尿液都被排空了9成再進入會場是比較理想的。嗯,其實我有個瘋狂的想法是乾脆起跑後邊跑邊尿,反正雨水會幫忙把褲子沖乾淨,不過一開始人太多,加上自己又沒經驗,實在放不開來尿啊......
然後因為下雨的關係,路面上滿是積水。有人開玩笑地說這是檢視路平政策和排水工程的良好時機,我只能說臺北市政府還是不太行啊...仁愛路和中山南北路的路面到處都是積水,後來跑到河濱時就更不用說了,簡直是在兩棲作戰啊!!!有些人一開始還會左閃右閃地避開水坑,到最後都放棄了,因為浪費力氣又沒有作用,後段大家都直接無視地踩水坑而過了。從這裡實在看不出來路平的經費都花去哪了?這種具有城市行銷目的的馬拉松路跑,反而突顯出了公家機關的品質仍然是有待提升的。
跑了大約7k時,同部門的同事Po就從後面追上我,他說他要試著看看能跑多遠就多遠,所以我們就並肩前進。在進入大家河濱公園之前堪稱是全程最好跑的路線吧!有綿延的行道樹幫忙遮一點雨,有「相較之下」較少的水坑和平整的路面,又有數量極多的拉拉隊為大家加油,唯一的缺點是補給站超級少,印象中只有看到一兩個水站而已。到了大佳河濱公園之後發現進度嚴重落後,1小時24分過去才跑了10公里,這使得我們不得不加快腳步。
就在跑到14k左右,後面忽然響起了警察的哨音,原來是肯亞黑色大軍從後面已經跑回來了,真的是非常驚人的速度,我們跑14k就花了1小時50分,他們就比我們多跑了20多公里,嘖嘖,肉腳果然是肉腳。另外有個插曲是國內的長跑好手蔣介文沒多久之後也從背後出現,不過似乎是警察和工作單位沒有認真執行路線的分流,竟然讓他一路跑到跟我們一起上越堤道之後才發現已經過了塔悠街的水門沒有出去。拜託?!這是專業的馬拉松競賽嗎?大家只為了前三名的選手開導,但沒有人為了之後的選手做好應有的規劃,真的是令人搖頭。
15k到25k如同之前設想的,應該會是全路段跑得最順的一段。在這一段天氣剛好也變得比較好,我也稍微加速,努力趕上前面的選手。但這時候跟我一起跑的Po就已經和我漸行漸遠了,到了22k我回頭已經看不見他了,於是就剩我一個人孤軍奮戰。
25k之後體力就開始下滑,可以感受到雙腳開始有痠痛的感覺,加上這一段剛好是跨越圓山飯店直到百齡橋這一段,狹窄的河岸使得風速提高,雨又開始加大,加上蜿蜒的河道看不見何處才可以轉彎去基隆河左岸,都使得這一段開始讓人萌生放棄的念頭。而路旁停下來拉筋的人也越來越多,似乎因為過低的溫度和強悍的風雨使得大家都開始抽筋。體力下滑的我一方面秉持著不要放棄的心態,一方面祈禱大家能平安回到終點。終於在28k左右越過百齡橋到了基隆河左岸,這時候可以完賽的正面能量又湧現了出來,我不斷地鼓勵我自己可以做到的!!!用這樣的能量,我直到32k又可以稍微回到較快的速度。
但是32k之後差不多回到了大佳河濱公園這裡,增強的風勢和雨勢又讓人萌生想要放棄的念頭。雨不斷地打在自己的身上,風不斷地從臉龐削過,越來越多放棄的人們,隱隱作痛、快要抽筋的右腳小腿,看不見盡頭的賽道,我只能透過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跑姿,稍微走走跑跑一陣子,還有一直告訴自己不要想要放棄,希望趕快跑完河濱這一段。這一段的確是整個賽道中最為艱困的一段,天候超級不理想,又是大部份跑者面臨撞牆期的期間,後來證明很多人都在這一段失溫或不斷抽筋而只好退出比賽。很慶幸自己因為裝備還算齊全(有包覆全身的緊身衣褲、防風外套、補給品臂套),不斷地停整姿勢以避免抽筋,還有強大的正面能量,才能撐完這一段,這一段也是全部的賽程之中速度最慢的,因為那時候手機已經沒電了,無從得知配速,但我想每小時大概只有8公里吧。
終於跑完最後的河濱段出了塔悠街之後,距離終點只剩下5公里了,這時候完賽的希望又油然而生。我不斷地想像這就像平常練5公里一樣而已,練完就可以回家了。而這時候大會時間也來到了4小時50分,再不跑快一點可能會被關門,於是我鼓起勇氣和力氣努力地讓自己不要停下來繼續前進。上了健康路的高架橋後不斷地聽到路過的車子大聲地為大家加油,原來加油真的可以為選手帶來力量,難怪東吳超馬可以打破許多歷年來的亞洲記錄。再來又下了基隆路之後進入地下道,這一段實在是令人非常難過的一段。我本來就討厭隧道的環境,而跑在裡面更讓我覺得快要喘不過氣。不過幸好硬撐一下,總算是重見光明,回到信義路口。
這時候距離終點只剩下1公里了,我回想著過去41公里的場景,想著過去兩個月為了路跑準備的點點滴滴,想著過去半年發生的好多事情......。為什麼喜歡路跑?恐怕這答案我到目前還是一直在尋找,但是透過路跑我發現這是和我內心深處對話的一個絕佳過程,他讓我想到過去在歐洲獨自旅行時,我也是這樣子不斷地和自己對話。我相信這會讓我更了解自己,而我也會一直繼續下去吧!
在轉過信義路、光復南路之後,轉向仁愛路,終點的拱門就在眼前了!我將外套拉開露出了藏在裡面的號碼牌,希望讓攝影師幫我記錄我的第一場初馬成果。我保持微笑,儘量保持最後的完美姿態通過終點,我真的做到了!!!我舉著雙手指著天空,為自己喝彩,也為自己過去兩個多月做的努力留下最完美的句點。
面對人生的第一次初馬,雖然有些不足的地方,例如肌耐力的不足、無法掌握配速,需要後續再加油。不過沒有失溫、沒有抽筋地完成了馬拉松,還是讓我相當滿意自己的表現。問我會參加下一場馬拉松嗎?我想,應該是沒有什麼理由不參加的吧!
邊跑邊尿讓我笑了XD
回覆刪除恭喜完成人生中一件創舉!!
銘慶哥什麼時候要完成你的初馬XD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