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都柏林的第三天,其實時間也已經不多了。四天的旅程扣掉頭尾兩天的坐飛機時間,真正我能好好飽覽這城市的時間其實也只有兩天半。因此今天是我第一次能夠一整天都待在都柏林的機會,想必是要好好地了解一下這座城市的氣息!
O'Connell Street上有一大堆雕像,是愛爾蘭的著名詩人或是革命英雄。還有一座又高又尖的紀念碑(The Spire of Dublin, Monument of Light),與旁邊的建築物真的非常不搭嘎,很懷疑這座紀念碑到底是怎麼能夠立起來的呢?
前兩天都因為到都柏林的時間太晚,所以就算到了都柏林大學也沒有辦法進去看凱爾特聖書。因此今天早上趕緊再度前往都柏林大學的圖書館,去看看這本有千年以上歷史,用拉丁文字寫成的聖經。


關於這本聖書,既然他是用拉丁文寫的那就代表.....有看沒有懂。但是經書的重點倒也不在內容,而是每一頁均用華麗的顏料和金箔精雕細琢而成,可以想像當初描繪這本經書的僧侶們是用了多大的心力才完成他,絕對令你歎為觀止。
另一個重點是都柏林大學的舊圖書館,這間圖書館有著非常典雅的設計,圓鞏式的屋頂覆蓋著這間數百年歷史的建築,建築內部大量採用高級核桃木營造出溫暖舒適的氣氛,挑高的大廳也讓人打從心裡油然生敬。能在這樣的大學裡散步、念書,或是就隨便找個地方躺下來睡個午覺,這才是真正的大學、真正的圖書館阿!我在心理一邊這樣想著,一邊又把里昂三大數落了一番。
用一個小時看完了這裡之後,我趕緊前往下一個景點,跟昨天在車上認識又請我吃晚餐的日本少年仔去作家博物館(Writer's Museum)。畢竟這裡可是許多著名英美文學大師的出生地,勢必要去朝聖一下。
到了約定的地點,我看見她拿著兩個大大的行李箱(?)一問之下才知道他決定再留一天,說是訂不到下一個目的地的旅館,所以想要去住我那一間旅館......昏倒。我想說這個人也太隨性了吧。
隨性也罷,旅行就是這樣想去哪、就去哪。回旅館放完行李之後我們就此出發。
途中看見一棵好漂亮的櫻花樹,說也奇怪,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愛爾蘭竟有如此多的櫻花樹,而且棵棵開得無比燦爛,如果是在日本,應該大家早就席地而坐,開始欣賞這繁華似錦的美景。只能說眼光不同,還是他們早對美景習以為常呢?
作家博物館,顧名思義就是展示了很多愛爾蘭作家的博物館,只可惜我識不了幾個大名,只能從生平簡介了解這些人究竟在文學史上佔了多重要的地位。館內空間不大,但擺設、裝潢和收藏倒是都很用心。至於為什麼這地方竟能出產如此多的作家?說來也可憐,歷史上不斷被強大的鄰國佔領、鎮壓和統治的愛爾蘭人,一直以來都無法伸張民族的自信心和實質主權,眾多悲憤的人們,只好用文筆寫出他們的心聲,用文字表達對社會的不滿。這麼一看,豈不跟千里外的某個小島竟是一樣的遭遇?而這個小島目前也正遭遇著鄰國的打壓,北愛一波波的獨立運動也持續了好多年,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人民,但兩邊的處境卻如此類似......
離開作家博物館之後,我們又隨意挑選了一間博物館-James Joyce Centre。結果想不到這間博物館根本零分,一二樓只有零零散散幾個陳列品,而且這些物品介紹的東西我想Google一下也可以得到大多數的資料。嗯,總之只有零分可言,而且還要五歐!!!這真的是我逛過最爛的博物館之一了。
逛完這間博物館之後,我原本是想去Guinness Storehouse,也就是知名黑啤酒製造商Guiness的總部的。不過原本預期下午就會變成一個人的悠閒之旅,在日本少年仔加入後卻變得不太一樣。好吧,其實本來也沒什麼,多一個同伴本來也沒什麼不好。但是Akira的加入,一方面讓我覺得平靜的一人旅行節奏有點亂掉,畢竟這趟旅程本來就打定主意要一個人去走走;另一方面Akira似乎對這些博物館毫無興趣,在作家博物館時,後來他便坐在走廊無聊地看著iPhone,在Joyce Centre也是。我不想讓他跟著我去一個他毫無興趣的景點(畢竟他也跟我說過他不喝酒),於是我想:好吧,等一下就跟他說下午我們分開走好了,反正晚上還在同一個旅館,還是可以一起吃個晚餐的。就這麼辦吧。
"Hey, you really want to go to Guiness Storehouse with me? Are you interested at it?"走著走著我先開了口。
"Euh..." 他猶豫了一下。"I'm not interested at it, but I want to go with you."
這下可囧了,如果沒興趣為什麼硬要跟著我走阿。於是我只好再問:
"If you're not interested, maybe you can go somewhere else you want, we can still meet at hostel at night. Don't worry." 我說。
"That's okay... I want to go with you... I don't know where to go..." 他說。
...這下我不知道怎麼是好了,因為我不管怎麼問,他就是那兩句:不知道要去哪裡、和我就跟你走就好。
於是講了老半天我終於火了,我只好嚴厲地跟他說:"I JUST want to be along for this afternoon, so don't follow me! Okay???"
然後他終於答應了,他說他下個路口就往左走,叫我不用擔心他。
於是我們就在下個路手說聲再見,然後各走各的路。心裡是有點對不起他的,但是想著既然已經都暗示他很多次了,但還是不聽,能有什麼辦法呢?探了一口長氣,我繼續我的旅程。
沿路經過了幾間教堂之後,終於看到一塊小小的路標,說明Guinness釀酒廠就在這個巷子裡。其實從市區到這裡真的蠻遠的,我想我走了大約半小時以上吧.....
終於到達,一座座不甚起眼、但是規模雄大的連棟建築出現在我的眼前,還有幾棟建築用天橋連接起來,變成一個很大的廠區。這個聞名於世的啤酒廠商可以說是愛爾蘭的驕傲,就像芬蘭的NOKIA,美國的Apple一樣,早已經是等同於愛爾蘭的代名詞了,連觀光手冊上都可以印出他們的廠區當景點(當然也有可能是都柏林的景點並不多......)
當然也有免費的啤酒試喝(是說花了入場費11歐倒也不能說是免費...)這裡的試喝很小一瓶,小瓶到會覺得11歐有這麼小氣嗎?不過後面就解了這個疑惑。
來到了頂樓,這裡有著一個大型的被落地窗環抱的房間,中間是個吧台,工作人員不斷地為遊客送上最新鮮的黑啤酒。第一次倒酒時,員工會將酒倒七分滿,靜置一下之後再倒第二次把酒倒滿。不知道有什麼用意,但之前造訪慕尼黑啤酒節時,就有耳聞不同的啤酒倒法各有不同,才能讓啤酒的風味發揮地最完全,打這篇文章時查了一下,大概是為了產生完美的泡沫避免氧氣破壞了啤酒的發酵所以才這樣做的吧。此期間啤酒會慢慢地從咖啡色轉為純粹的黑色,是個很特別的體驗,以前喝啤酒都是瓶子拿起來就直接灌了,根本沒想過要觀察顏色還是泡沫的細緻程度。拿到啤酒之後立馬喝了一口,那感覺真的是......太棒了!!!
從來就沒有喝過這麼新鮮又這麼好喝的啤酒,記得以前喝啤酒不論如何總是會帶點苦味,但Guinness的黑啤酒喝下去完全沒有半點苦味,但又帶點微甜的口感,並且在入喉之後又再度回干。也許是因為很新鮮的原因,使得這啤酒又更加好喝,再度印證了啤酒就是新鮮的最好喝的道理。這一次的經驗真的很棒,在歐洲喝過的啤酒裡真的是Guinness帶給我的回憶最美好。以前總認為啤酒不如紅酒優雅,但仔細了解之後才發現其實還是有非常細膩的一面,不是那種大家被強烈灌輸的草根形象而已。畢竟啤酒的原料就那幾種,但製作方法千奇百怪,能夠非常有名的也就是那麼多家,如果沒有非常講究的技術和文化,也難以複製這美妙的滋味。
在這裡擠滿了人,大家都在這裡享受美好的晴朗下午以及一杯冰涼的黑啤酒。酒吧裡每個人都興致高昂,大家唱著歌、喝著酒,還有更嗨的當場親起來的也不少見。只能說這真是個跟酒吧文化牽扯很深的地方,大家的日常生活都以此為中心,接著就孕育出無數的文學家、搖滾樂團等等,想來也不意外。
我拿著我的啤酒,在喧鬧的氣氛中找了一個角落坐下。一個人旅行是這種感覺呀,我想著。沒有趕行程的壓力,不用顧慮同伴的感受,想在一個地方待多久、怎麼待都可以。只是之前才剛趕走一個人才換得這時的寧靜,不免有些無奈。想起這次旅行再過24小時就要回里昂了,仔細想著,其實都柏林景點不算太多,市區也有點小,風景也沒有特別秀麗,甚至可以說是有點無聊的城市。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這地方其實還不錯:沒有太擁擠的人群,沒有太吵雜的市區,最重要的是潛藏在這無趣外皮下的文化深度,是最能讓我對愛爾蘭下個註解的原因吧。雖然一直看起來都是挺憂鬱的民族,但文學家、Guinness、U2、愛爾蘭咖啡等人事物,早已幫助這塊土地的人們衝破了那股不見天日的抑鬱。不管日子有多苦悶多辛苦,來瓶Guinness解放一下自己,日子還是要繼續過下去的,而且還要不斷地衝破這股悶氣。
離開之後,沿著原路走回市區。在途中發現了一處教堂,旁邊有座小公園。想著閒來也無事,回旅館也太早,就在那邊走走晃晃。
天氣很好,初春的下午細柔如髮絲的白雲慵懶地放在淡藍的天空上,這是週五的下午,一般人應該在辦公室上班,我一個遊客可以不受限制地在這美好的下午享受西歐湛藍的天空。碧草如茵,早上看到一朵朵綻放的櫻花樹,在這裡依然有幾株,把握這短暫的美好春日開枝散葉。
很多家長帶著小孩來公園玩耍,正如其他歐洲國家隨處可見的景物一樣,大家也都盡情地在陽光下享受這難得的片刻。其實人生中很多時候是不自由的,不是要在辦公室上班,不然就是必須在學校上課,就連帶小孩出來玩,其實某方面來說也是一種限制。而我比較幸運,能夠自由自在地在這裡享受平凡但愉快的時光,我想我未來應該要還很多債的......
玩耍完畢,也已傍晚五六點。愛爾蘭三月天天空依舊暗地很快。回到Hostel沒有看見日本少年仔,也沒有在同一個房間,到處找也找不到。唉,不知是福是禍?旅行路上的偶遇,最遺憾的是沒有好好地道別,然後瀟灑地各自往自己的道路邁進。晚上用facebook傳了訊息給他,告訴他並不是特別有意趕他走,只是目標和興趣各有不同,覺得分開走對彼此都好,並祝他旅途順利。
晚上房間熱鬧了起來,週五的晚上房間住滿了旅客,我由一個人獨佔12房變成有了11個室友,半夜被從酒吧開開心心地回來的德國人們吵得不得安寧。想起之前在柏林不愉快的用餐經驗,又再一次印證不是德國人就很耐斯的......
第四天的早上依舊有個晴朗美麗的天空,最後一天的早上我和市區內的Saint Stephens Green公園有個約會,沒吃早餐就先往那裏移動。
公園不大,老實說以觀光景點來說並無什麼明顯特色,目的只在於悠閒地消磨最後在都柏林的時光。看著公園裡一樣很多市民早起來運動、散步或是念書,看著鴨子在水裡慢慢地游來游去,我其實什麼也沒做,就是坐著看風景發呆而已。
發呆完畢,前往最後一個行程。Bewley's Oriential Cafés是都柏林頗富盛名的餐廳,位於市區最熱鬧的Grafton Street上。之所以聞名是因為以前許多文學家都曾在這裡用餐,甚至揮筆寫下大作,幾乎所有歐洲知名的咖啡廳都是這樣有名的。James Joyce在這裡寫下Dubliners,但筆下的都柏林人卻是被寫出人性卑劣醜陋的一面,這個盛名無疑是個雙面刃。除了James
Joyce外,也有許多名人喜歡來這用餐,就不再贅述,因為我也只是想來吃好吃的愛爾蘭早餐的!
點了一份經典早餐(其實是什麼名字早已忘記),餐點內容就像以下的照片一樣:煎得油膩膩的培根、火腿,烤得酥酥脆脆的土司,番茄,豆子,血布丁還有一杯香濃的咖啡。這是我第一次在英愛地區吃到這種傳統的藍領工人食物,光血布丁來說,他是肉、豬血或牛血、糖、油、黑胡椒粉、鹽巴等等原料的產出。之前就聽說過這種噁心的食物是多麼難以下嚥,就連嗜吃百物的台灣人也受不了。就我的感覺而言呢,咬下去的感覺其實很像更軟的豬血糕(大概是因為沒有糯米所以很軟),血腥味也沒有很重,就是鬆鬆軟軟的一團黑咪咪的食物。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先吃了培根和火腿也同樣重口味的東西所以已經沒有感覺了,還是因為作為地標餐廳口味有經過改良,沒有傳統的那種血腥味了。其實吃完有點小失望,因為我本來以為會遇到很大的味蕾衝擊XD
中午搭了公車回機場,車上遇見一個南韓來的女生叫Olivia,是公司放他半年假來愛爾蘭學英語的(哪個公司這麼好?她說是個法律事務所...)她說她想選個韓國人少的地方所以才來到都柏林,但沒想到這裡據說也還是很多南韓人的......。
為什麼中間開始字型變了?XD
回覆刪除我覺得兩個人旅行有時更容易起爭執呢... 但獨行也有獨行的無奈與困擾
哪裡變了?我怎麼沒看出來@@
刪除沒有哪一種旅行比較好,各有優缺點,重點是大家都能夠享受其中的樂趣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