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在法國

Macaron的發明者,巴黎知名甜點店Ladurée

來法國,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或許會是名聞遐邇的法式美食、甜點和麵包吧。早就在台灣時,我開始三不五時注意一下法國菜到底是些什麼東西,而我對它建立起的印象,像是由Julia Child(電影美味關係裡梅姨伴演的女廚神 )發揚光大,幾乎是好媳婦保證班必考的紅酒燉牛肉(Boeuf Bourguignon)。大仲馬筆下的世界港口馬賽,出產著據說帶有高度營養精華的馬賽魚湯(Le Bouillabaisse)。還有聽說法國人竟然會把天真無邪的小白兔肥肥胖胖的大野兔當成桌上佳餚,吃完打個飽嗝後再來個方方黃黃又帶著濃得化不開臭味的藍色黴菌乳酪(roquefort)當做點心(老外還嫌我們吃發霉的臭豆腐很噁心,這有天理嗎?)Macaron、可麗餅、法式鹹派、千層派或布蕾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法式甜點,不知道是多少女性對於法國朝思暮想的理由之一,又以巴黎大概是匯集了全世界甜點登峰造極的傑作與大師的甜點首選之地。每次結伴出去玩,只要聽到同行的女性朋友們忽然大喊一聲,接著衝向不遠的前方的某處櫥窗指指點點熱烈討論,就知道一定是有甜點店又拖延點綴了我們的行程。法國麵包也是來法國不可不吃、避無可避的國民美食,只要來到法國,就會知道法國人對這個外脆內軟又富有彈性的麵包有多麼狂熱,早餐一定有baguette加乳酪,午餐的三明治也用baguette夾雞肉、乳酪或番茄,晚餐去餐廳享用大餐,還是乘上一籃滿滿的baguette讓你餐前暖暖胃,餐後再用麵包將盤中的醬汁抹一抹,一滴不剩地塞進嘴裡!
里昂著名道地菜-Andouillette

不過這篇文章呢,很、抱、歉,完全不是要介紹法國的美食系統,也不是要介紹到哪裡有什麼非得拜訪不可的三星米其林餐廳。(喂那你來幹嘛的?)因為法國的餐廳,可是貴得嚇人,以一般無星級的餐廳(restaurant)和小酒館(brasserie)來說,一頓午餐大約10~15歐元起跳,晚餐更是15~20歐元起跳;有星級的呢?一星級的30~40歐元起跳是很合理的!如果你想嚐嚐三星大廚的手藝,例如里昂的Paul Bocuse同名餐廳,一頓晚餐更是天價的170歐元。但是除此之外,當然有更便宜的速食店以及異國料理可以選,麥當勞一頓套餐約6歐元起跳,Quick(法國、比利時版的麥當勞)約7歐元。如果在中國城,例如巴黎的第13區、里昂的Guillotiere區,可以比較容易地找到10歐元以下的中港台式套餐。肇因於法國上世紀殖民中南半島的關係,大城市也有一定數量的泰越緬柬移民,花個5歐、10歐上館子換換口味也是個超值的選擇。再不然有土耳其名產沙威瑪(在法國叫做kebab),5、6歐元便可以給你大大的滿足;根據某同學不負責任的經驗是,若店員問你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答日本人可以換得多一成的份量!(現在連他們都瘋日本人了不成?)如果想吃點熟悉的韓式料理,走進餐廳,最多15歐也可以泡菜辣蘿蔔嗑到飽。假若是想吃生魚片和壽司,在巴黎,請走一趟加尼葉歌劇院旁的Rue de Sainte Anne,進入那裏宛如進入日本國領土,瞬間迷失在究竟是巴黎還是東京的錯覺;在里昂請前往Foch一帶,也有為數不少且評價頗佳的餐廳。只是日式料理在法國堪稱高昂享受,午晚餐沒有準備個15歐元進去可能落得看菜單發呆的窘境。法國人的晚餐時間也是和台灣有著很大不同的地方,一般來說,法國餐廳大約七點後才能開放入座,而真正法國人都在八點左右才會陸陸續續進來餐廳,就算不外出覓食,在家用餐也一樣!講究優雅的法國人,吃飯速度也不若台灣像是吃完忙著出門打仗一樣,半小時內便能快速解決一餐,進到餐廳,與朋友一邊聊天,一邊喝著美酒,再一邊品嚐桌上的佳餚,兩個小時最起碼,三個小時不嫌短;所以一般餐廳也都從善如流,大約半夜12點才會真正打烊。所以在這裡,若要出外用餐,除非是去連鎖餐廳或是速食店,請先為了你的胃調整好生理時鐘!

自製紅酒燉牛肉

剛到法國,早有心理準備面對這麼高昂的消費了。不考慮健康因素,在台灣三餐外食都比自己下廚來的快速又便宜;在法國甚至是在整個歐洲,如果不是郭台銘的小孩,或是2012還不會是世界末日,幾乎三餐都要捲起袖子當起小廚郎。也幸好一般法國人也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都好野到不行,灑錢跟潑水一樣地豪邁,大部分的家庭還是在家下廚,省錢方便又溫馨。因此法國超市和超大型量販店之發達,幾乎是法國人日常生活的中心。我住的地方走路10分鐘就有一間simply超市,搭公車搭到底也有一間超大型的家樂福,光靠這兩間就可以滿足生活絕大所需。偶爾下課回家時,還可以在Guillotiere區下車,去中國超市買些泡麵解解鄉愁,附近還有超便宜德國超市Lidl,還可以再去那裡搜刮一番便宜又有需要的商品。雖然,還是有些蔬菜水果以及香料調味料在這裡幾乎無法獲得,但生活也大致無憂無慮、自得其樂了。事實上,也多虧了家樂福和歐尚(Auchan)這兩間原生法國企業在全球化布局策略的成功(歐尚在台灣的大潤發持有67%的股權),以及他們強大的物流供應鏈和行銷手法,至少讓我們一開始遠到異鄉時,還能在這裡找到一絲絲的熟悉感。踏進家樂福,就絕對知道這裡是家樂福;踏進歐尚,也像是進入離家不遠的大潤發那樣的熟悉。週日早晨,城市裡也有些特定的街道會擺出傳統市場,在週日量販店連開都不開的日子,來這裡絕對可以找到新鮮又便宜的蔬果肉類。像我的法文不夠好無法體驗箇中滋味,若是法文還不錯的人,還可以享受跟老闆們聊聊天,A好康的樂趣。

只是,真正在法國落實三餐自己料理的日子後,才知道煮飯洗碗實在是會佔用非常多的時間,這時才終於體會高中之前,下學回家翹腳等著媽媽煮好菜的日子是有多麼的白目又幸福。而要做什麼菜、買什麼料,又是下廚之前的一大難題。相信在法國生活過的人就知道,法國的蔬菜真的是有名的難吃!在台灣我們最愛的高麗菜,在這裡買回來要處理時,簡直不知道這是長得像木柴的高麗菜還是長得像高麗菜的木柴,整個又苦又硬又難切。不只是高麗菜,萵苣、波菜全都有一股莫名的苦味,使得我們炒也不是,生吃也不是。這裡的水果也不如台灣和東南亞物產豐饒,架上永遠是那幾樣水果可供挑選。在內陸雖然也可以吃到新鮮的魚類,但價格也令人卻步。幸好某些肉類算是特別便宜,尤其是西方人不愛的雞腿,讓我們簡直是如獲至寶。炒炒菜、下碗麵早已算是一塊蛋糕,有時候想要吃些料理需要事先醃過或是燉個一兩小時的材料,不事先空出時間來準備,大概就要挨餓個幾小時度過這段明明食物近在眼前卻還無法入口的悲慘時光。不過若不是出來交換一年,恐怕在台灣廚藝是永遠無法精進。靠著網路豐沛的資源,Google一下特定材料或料理的名稱,就可以有千奇百怪的作法出現提供參考,再加上我住的地方附了個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的廚房,一切都還算可以從容不迫地解決三餐。有時還可招朋引伴,利用手邊材料做個可麗餅或雞蛋糕,算是為留學生活添一點小小樂趣。雖然,煮菜這件事真的必須多花點心思,但這點心思反應到將來的生活,還是值得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