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歐洲,天氣即將進入最冷的時刻。路上遊盪的人群減少了,觀光勝地的訪客日漸稀少,公園裡舒服地享受日光浴的人們也都沒了,只有城市裡的聖誕市集和購物商場能抵抗這寒冷的冬季,在聖誕節前達到一年之中的銷售高峰;而平安夜開始,卻又將歸於寧靜。
若要說這是什麼樣的季節,大部分的歐洲人都會認為這是與家人團聚的季節吧!但對於外地學子來說,卻總是覺得冷冷清清又天寒地凍,又屆於學期結束之時,能回家的早已打包回家團員去,不能回家的只好窩在宿舍享受一個人的清靜;不見他家燈火通明,只見自身孤單獨處。對我來說,這似乎是個另一階段的開始,好多好多朋友的離開,表示了學期末了人終散的哀傷;若朋友們來自不同的國家,燈愣,這似乎也會是你們人生中的最後一次見面,自此各奔前程毫無相干。以前在台灣,從小學到研究所畢業似乎都沒有這麼強烈感受過這種最後一面的情緒,也許是台灣真的太小,最南走到最北也只要幾小時的車程就能到達;在這裡認識的人們,一離開、一回國,就像對著空氣灑出一堆豆子一樣,那距離遙遠地難以想像。
這幾天陸陸續續送了一些朋友回國。出發去倫敦的那天(12月18日),有個日本朋友結束了她的一年留法旅程,要去巴黎搭機回日本去。早上8點30分的TGV,不算太早但也不晚,但最後還是決定到車站送她一程。在她詫異我的出現和短暫的與我和她的寄宿家庭媽媽寒暄道別之後,隔著車門,我們揮著手道別。那一瞬間真的很難相信,車門緩緩關上之後,就是幾千、幾萬公里的距離了!前兩天也分別送了四位台灣朋友回家,最後送走怡婷和銘慶的那天早上,還有說有笑地在我房裡吃著早餐;中午還一起吃了一點也不Quick的Quick漢堡,然後五個人一起慢慢地走向機場快線的月台。當車門緩緩關上之後,同樣地又是幾千、幾萬公里的距離了,電車緩緩地開走,我們還眼睜睜地看了一陣子,確定那電車再也不會回來,確定他們已經在朝著台灣前進的路上了。其實這這種情況下真的很難不鼻酸,差別只在於是在心理默默地流淚、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或是直接奪眶而出。幸虧的是台灣的朋友回台灣一定還能再見面,但若是隔著太平洋短短2000公里的兩個國家,也很難確定之後一定會見面吧?
其實分離本也不屬於12月的專利,在過去幾個月,每當搭火車旅行時,每個車站總是能出現離情依依的場景,男朋友送女朋友的,家人送小孩的,朋友送朋友的比比皆是。但最令我印象深刻地,是10月初某天在史特拉斯堡回里昂的火車上,看到兩位女人送一個婦女上車,當那位婦女上車放好行李,轉身和送行的人道別,雙方的眼淚就立刻撲簌簌地掉下來,看得我也是鼻頭一陣pH值小於7的氣息突然湧上來;其實他們上車的地點離終點站里昂也不過3小時車程,如果那位婦女只是要到里昂的話,或許要再見面也不是那麼困難。但人生難說的事多得很,誰知道也許她又要再度移動到更遠的地方呢?那時才剛到法國一個多月,還算是很常想起當初出發時在機場被送別時那百般複雜的情緒,那是一種混合著前往新環境的興奮、緊張和惟恐,以及跟親愛的人分離的難過不捨而形成的矛盾心情。每次看到送別的場景,都還是會想起這個時間點清晰的輪廓,那是一種永遠被記住的情緒。
若要說這是什麼樣的季節,大部分的歐洲人都會認為這是與家人團聚的季節吧!但對於外地學子來說,卻總是覺得冷冷清清又天寒地凍,又屆於學期結束之時,能回家的早已打包回家團員去,不能回家的只好窩在宿舍享受一個人的清靜;不見他家燈火通明,只見自身孤單獨處。對我來說,這似乎是個另一階段的開始,好多好多朋友的離開,表示了學期末了人終散的哀傷;若朋友們來自不同的國家,燈愣,這似乎也會是你們人生中的最後一次見面,自此各奔前程毫無相干。以前在台灣,從小學到研究所畢業似乎都沒有這麼強烈感受過這種最後一面的情緒,也許是台灣真的太小,最南走到最北也只要幾小時的車程就能到達;在這裡認識的人們,一離開、一回國,就像對著空氣灑出一堆豆子一樣,那距離遙遠地難以想像。
這幾天陸陸續續送了一些朋友回國。出發去倫敦的那天(12月18日),有個日本朋友結束了她的一年留法旅程,要去巴黎搭機回日本去。早上8點30分的TGV,不算太早但也不晚,但最後還是決定到車站送她一程。在她詫異我的出現和短暫的與我和她的寄宿家庭媽媽寒暄道別之後,隔著車門,我們揮著手道別。那一瞬間真的很難相信,車門緩緩關上之後,就是幾千、幾萬公里的距離了!前兩天也分別送了四位台灣朋友回家,最後送走怡婷和銘慶的那天早上,還有說有笑地在我房裡吃著早餐;中午還一起吃了一點也不Quick的Quick漢堡,然後五個人一起慢慢地走向機場快線的月台。當車門緩緩關上之後,同樣地又是幾千、幾萬公里的距離了,電車緩緩地開走,我們還眼睜睜地看了一陣子,確定那電車再也不會回來,確定他們已經在朝著台灣前進的路上了。其實這這種情況下真的很難不鼻酸,差別只在於是在心理默默地流淚、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或是直接奪眶而出。幸虧的是台灣的朋友回台灣一定還能再見面,但若是隔著太平洋短短2000公里的兩個國家,也很難確定之後一定會見面吧?
其實分離本也不屬於12月的專利,在過去幾個月,每當搭火車旅行時,每個車站總是能出現離情依依的場景,男朋友送女朋友的,家人送小孩的,朋友送朋友的比比皆是。但最令我印象深刻地,是10月初某天在史特拉斯堡回里昂的火車上,看到兩位女人送一個婦女上車,當那位婦女上車放好行李,轉身和送行的人道別,雙方的眼淚就立刻撲簌簌地掉下來,看得我也是鼻頭一陣pH值小於7的氣息突然湧上來;其實他們上車的地點離終點站里昂也不過3小時車程,如果那位婦女只是要到里昂的話,或許要再見面也不是那麼困難。但人生難說的事多得很,誰知道也許她又要再度移動到更遠的地方呢?那時才剛到法國一個多月,還算是很常想起當初出發時在機場被送別時那百般複雜的情緒,那是一種混合著前往新環境的興奮、緊張和惟恐,以及跟親愛的人分離的難過不捨而形成的矛盾心情。每次看到送別的場景,都還是會想起這個時間點清晰的輪廓,那是一種永遠被記住的情緒。
突然冒出一句「pH值小於7」很突然耶 XD
回覆刪除